小卡片 大天地——谈幼儿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

作者:许冰莹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31日

 

【摘  要】游戏是幼儿内心活动的自由体现,游戏也是幼儿心灵活动的产物,既纯洁也神圣。游戏也是幼儿释放过多精力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思绪是放松的,心情是愉快的,幼儿通过游戏学习与发展,为他们今后真正步入社会奠定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   游戏   学习与发展

 

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幼儿在幼儿园里的主要活动,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幼儿教育区别于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标志。每当游戏音乐响起,孩子们总是兴奋地拿起专属于自己的小卡片,插入到自己想去的游戏领域。这些小小的“进区卡”不过方寸大小,却仿佛有魔力一般,你把它插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游戏天地。

一、方寸天地间—— 一道通往游戏的大门

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往往注重游戏的常规,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孩子,教师为孩子选择游戏主题,替孩子安排角色,给孩子构思情节,为他们选择玩伴,但孩子们却没有完全自主的游戏。于是,我们经过思考,想出“插卡进区”的方法,为幼儿精心制作了进区卡。这些小小的“进区卡”不过方寸大小,却仿佛有魔力一般,你把它插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游戏天地,也为孩子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方便。

例如:上过医院看病的幼儿,会提出玩医院的游戏;个性内向胆小羞涩的幼儿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等等。当孩子们有了决定,就会自发去插卡进区,把卡插进自己今天想玩的区域,既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也给予了孩子每天思考为自己游戏做决定的权利,充分体现了“我的游戏我做主”的游戏理念。每天休息时间或放学时,都能听到孩子们兴奋的讨论声:“我今天玩了娃娃家的游戏,我明天要玩建构区”“我明天要画画”……极大的满足了孩子的愿望,让孩子们在有限的区域内,开启了一道道通往游戏的大门,让幼儿在游戏中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

二、方寸天地间—— 一座架起沟通的桥梁

游戏对幼儿语言的掌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事实已经表明,我们决不能依赖大量说教来发展孩子的语言,因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使他们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

在活动中,幼儿从自主选择游戏到选择同伴到角色的分配都需要孩子们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例如小班孩子是以角色游戏居多,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孩子们会尝试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不同角色讲话的语气和内容,极大限度的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可以说,交往语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构建的。例如:在游戏“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的孩子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提出抗议: “妈妈说话不是这样的,妈妈说话是轻轻的,很温柔的。”扮演妈妈的小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妈妈”,但是她又必须改变自己的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说话的口气,操持“家务”,照料“孩子”,分派家里人的“工作”,并与周围人交往,这样孩子就能比较自然地学会相互沟通交往,可以说,游戏是架起了孩子间沟通的桥梁。

三、方寸天地间—— 一次模仿成人的历练

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并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于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游戏的小社会情境中,孩子以成人的言行为模板、榜样,模仿成人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不仅能调动孩子在游戏中的生活经验,还能培养孩子独立游戏,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学会理解别人,并尝试体验长大后可能成为角色。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这些都是孩子们通过在生活中观察成人、模仿成人而来。在游戏中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游戏分为单人游戏和多人游戏。顾名思义,单人游戏是一个人独自参与并完成的游戏,多人游戏(也可以叫做合作游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游戏。游戏常常以多人游戏的形式出现,多人游戏是游戏的主要成分。在多人游戏中,富含着社会性教育因素,有分工协作,有人际交往,有相互尊重与谅解,甚至有社会责任和义务。在这里,孩子们学到了他们作为社会人应该具有的一面,为他们融人社会,真正地成为社会的一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些游戏可以自己进行,比如爬滑梯,但是更多的游戏都是需要与别的幼儿合作,比如搭积木,老鹰捉小鸡,跷跷板等,这样就要学会与别人合作,这样可以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幼儿的很多游戏是模拟社会的,比如医院,市场,超市,幼儿通过想象在这些情景中进行游戏和交流,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又了解了社会。

四、方寸天地间—— 一场心灵碰撞的旅行

   随着年龄的渐长,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强烈,开始产生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随着经验的积累,幼儿的事非观念、主见都得到逐步增强,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游戏的讲评组织幼儿对游戏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幼儿在讨论中在争执中相互碰撞,碰撞出火花,寻求答案。记得一次坐车的游戏中,有位妈妈抱孩子上车,有一位脚受伤的人,车上有老人还有小孩,他们一起去游戏玩,由于司机紧急刹车,结果出事了,翻车了,大家都受伤到医院去,许多人都手断脚断了,于是医生都在忙着接,但由于经验不足,他们只是用绳子在手上或脚上一绑,结果是松了又松。在游戏讲评时,大家对怎样绑绳和接断手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有的说,接手的绳子要粗一点;有的说,接手时手上要先抹药;有的说,我们就是不会打结……对幼儿的讨论,我并不急于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回家与家人一起看书或请教医生。第二天,有幼儿来告诉我,接手时要用一个板把它固定,这样就会更快的好起来。有的幼儿说,要多喝骨头汤才会更快好起来;还有许多幼儿来告诉我他已经学会了用绳子打结了。

幼儿的集思广益,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不需要教师的单纯灌输,而喜欢在游戏中自己尝试,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认识的知识,只是周围生活中最粗浅的,所以有时无法直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游戏结束的讲评正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好机会,把从孩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再放回到幼儿中去,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同伴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每次游戏结束时,把孩子们组织起来,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学习别人的经验,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合适的方法。这样敞开心扉,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与心靠近、相连,开启孩子心灵的窗户,让幼儿不会觉得负担,又可以在大家争论的基础上积极思维,不但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独立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让孩子在游戏中真正学习了,发展了。

总之,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幼儿园中善于运用游戏活动,对幼儿是一种“快乐教育”,能给幼儿提供更多寓教育乐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 杨昆映.开展幼儿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J].云南教育,2006,5:47.

  [2] 陈晓芳.理想幼教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11,3[3] 谢云凌.提高办园水平,促进幼教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4] 刘依依.浅谈幼教认识上的误区[J].学苑漫步,2010,10[5] 丁海东着.学前游戏论.[M]辽宁师范大师出版社 ,2003[6] 柳舟.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

  [3] 李莉.陈鹤琴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D].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陈鹤琴教育思想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7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