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评价——让角色游戏更快乐

作者:肖月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31日

摘要:游戏的评价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功能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查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评价也是一个发挥游戏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动态评价  角色游戏  幼儿

 

游戏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只有出自孩子内在的需要和爱好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而幼儿角色游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评价,它不仅关注游戏本身的过程,也是一个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变化与成长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就做一名听众,一名幕后工作者,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所获得、所不解做一梳理,对幼儿予以下次游戏的期许做一反思和调整,尽可能的将游戏“悄悄”的往幼儿需要的方面准备。在快乐的游戏中,把孩子的游戏,交还给孩子。

游戏的评价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功能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查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评价也是一个发挥游戏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以往老师组织游戏评价,常常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游戏评价,是将幼儿强行的拉入老师的思维中来,老师通过对游戏目标的把握、对游戏过程的指导去抓住符合教育目标的游戏内容或突发事件来展开游戏评价。而这些可能是孩子对游戏兴趣之外的东西了。实际上老师也知道: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游戏评价的内容也可以交给幼儿来完成。但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评价中,老师常常会因为缺乏方法在评价中遭遇瓶颈:分享快乐和经验一般总是围绕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有什么高兴或成功的事,解决了什么矛盾等问题来展开。久而久之,这种游戏评价也会失去魅力,幼儿也会对这样的游戏评价漫不经心。评价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因此,本学期在游戏研究的开展中,我尝试了不同的游戏评价方法,从中总结里一些小小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评价的方法

1、开门见山型:在游戏后的讲评中直接点题。

当老师在游戏中发现了有价值的内容时在游戏中先和幼儿产生互动,以游戏者的身份丰富该游戏中幼儿的经验,这样在介绍时幼儿就会显得不紧张,也会乐意分享介绍。然后在点评时直接点题,采用“渲染”的方式开头:“今天呀,XX和平时不一样了,你们看,XX多了些什么呢?”从而引起幼儿的关注并急于聆听不一样的地方。

适用于:一些新的游戏环境的丰富和创设;或向幼儿介绍新的游戏玩法或游戏规则的纠正和建立。

2、情感宣泄型:让孩子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引发经验交流。

当大家都热衷于自己的游戏情节时,老师常常是用:“今天你有什么事想告诉大家呀?” 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游戏的回忆,不管是开心事和不开心的事情,在聆听幼儿的介绍中,老师可以及时捕捉到“闪光点”,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幼儿发现问题,自主讨论,自主得出结果。

适用于:游戏处于平稳期,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评价发现孩子中有价值的内容,推进游戏。

3、经验回放型:让孩子回忆平时的生活经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在讨论某一个游戏情节时,帮助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回顾,引起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幼儿自主意识到某一游戏该如何正确进行。例如:针对小吃店服务员服务不周的情形,在点评时,老师会抛出一个问题:“你们去饭店吃饭就是站着的么?”针对小吃点没有点菜单的情况,点评时又会以“你们平时去饭店吃饭,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点菜的呢”,从而让幼儿乐于说,急于说,在诉说中进行自主创设。

适用于:游戏中幼儿的行为出现偏离

4、及时干预型:在游戏的过程中,直接用语言引导与儿的游戏。

当发现孩子游戏中的问题时,老师直接用语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看到超市的物品未放整齐时,老师会说:“今天的超市怎么这样乱呀?”帮助幼儿回忆参观超市的情景,将已有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又如:当警察在随意奔跑时,老师会问:“警察叔叔,你在忙什么呀?”通过询问帮助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回归游戏的思维。

适用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或将已有经验运用到游戏情节中

5、情境再现法:对幼儿的游戏情境再现,共同总结经验。

让孩子对于游戏的情节进行再表演,可以通过录像的方式,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视觉感知中,自己去欣赏同伴的模仿过程,自己做出判断,通过相互的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积累游戏的经验,从而增强对游戏的兴趣。

适用于:孩子角色意识的明确和角色行为的丰富。

评价的作用

1、不同的游戏评价方法,给孩子更大的游戏空间,让孩子的游戏更快乐

在不同的评价方法中老师的身份是不同的,那么它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如:在游戏之初,娃家家的成员整天忙于“购物”,“家”只是他们购物后的储藏室。于是老师就以角色的身份——妈妈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家里怎么搞得,一样东西也没有的?”于是,便和娃娃家的其他成员一同商量家的布置——拼了沙发,做了电视机,接着爸爸便在家里看起了电视,还邀请其他人来家做客,妈妈说:“我们的家,美吗?”让大家看看美丽的家。此时老师是参与者,用自己的角色身份评价游戏,帮助孩子树立了“家”的概念。而到了游戏后的讲评时,老师运用开门见山型的评价方式,直接让家庭成员来介绍今天娃娃家的变化,引起大家的关注,,在满足孩子对变化所产生的效果后,再提出“那么家里还有些什么呢?”引发孩子们的讨论。此时,老师是旁观者,把空间留给了孩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讨论去发现“家里还有什么?”

不同的评价方法,帮助老师以合适的身份评价游戏,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关注幼儿的游戏,倾听孩子的需求,这样就让孩子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孩子可以更多地满足自己游戏的需要,玩得更快乐。

2、不同的游戏评价的方法,帮助孩子成为游戏评价的主体,让孩子的游戏更快乐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很乐意对自己、对他人的言行做出评价。此时,让幼儿来评价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例如:餐厅的游戏中老师将“服务员”的活动用录像记录下来,在评价时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孩子自己发现“服务员”的行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判断,老师用语言引导幼儿的观察“服务员做了哪些事?”“他先做什么,在做什么?”这样的提问引领了孩子的关注点,让他们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同时总结出了经验 “服务员的服务过程”。

在这样的评价方法中:让孩子来看——游戏的过程,为孩子的所提供了基础;让孩子来说——表述自己的看法,引发孩子认知上的冲突,并经过围绕同一话题的讨论达成共识,获得经验的积累;此时,他们俨然成为了游戏的主体,孩子会主动地思考——想想我还可以怎样做,在满足角色行为的前提下会思考更多的内容,也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孩子快乐地游戏着,在这样的思考中前进。

3、不同的游戏评价的方法,推动游戏发展的进程,让孩子的游戏更快乐

驱使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根本动因是游戏的内在价值,而非外在价值。游戏的外在价值是成人(包括教师)由于教育需要而赋予的,它必须与游戏的内在价值相一致。改变游戏评价的方式,让内在和外在价值相统一。这样才能让游戏成为幼儿的游戏。

例如:在公共汽车的游戏中,孩子们有了停靠站的需求,他们开始画起了“行车图”,在以往老师已发现就会引导孩子用符号和图画等符号来表示,立即完成作品,并在游戏后的评价中进行介绍。而现在老师通过“情感宣泄型”的评价方式,让孩子在评价中一次次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孩子们去发现其中的问题。第一次,司机将行车图贴在了车头上,马上遭到了否定“这样怎么看得见路,不要撞车的!”第二次,运用了简单的图式和符号还用了几个文字,制作的孩子很得意,但在评价时去又给大家找到了“毛病”——“小”字到底代表什么?(小医院?小超市?……),问题的提出已发了大家的思考“那如何解决呢?”此时,孩子各抒己见——可以用不同屋顶,因为环境中不同的区域是不同颜色的;饭店可以用刀叉来表示;医院是红十字!一下子有了许多的“符号”。在集体的智慧下,司机又进行了第三次的创作,在这样漫长的过程中,没有厌烦,只有快乐。

当老师改变了游戏的评价方法,让孩子投入到评价中来时,他们已经成为了游戏主人,此时他们的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最喜欢的游戏,孩子也就是在这样的快乐游戏中前进着,同时推动着游戏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